孔子语录中的成语
1.孔子语录有哪些成语
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(1)至圣先师 (2)有教无类 (3)见贤思齐 (4)慎终追远 (5)举一反三 (6)温故知新 (7)见义勇为 (8)怨天尤人 2 ■尽善尽美:形容好到极点,毫无缺陷. 孔子在齐国,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[[韶]]. 谓其"尽善矣,又尽美也!"而后大受感动,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,吃肉也没有味道了.三月不知肉味,原是形容孔子对于音乐入迷的情况.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,真是怪哉. ■侃侃而谈:不慌不忙地谈着 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中,孔子的地位相当于下大夫. 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.他见人说人话,见鬼说鬼话.在家乡,他显得温和恭顺,好像不会说话;在朝见场合,却长于谈论,有些谨慎罢了;在朝廷上,国君不在之时,他与同级官员说话,侃侃而谈,理直气壮;同上级说话,和颜悦色;君主来了,既恭敬而又不安,非常之小心. ■不舍昼夜: 表示时间不停地流逝之意. 孔子的时间观念强,曾对着河流叹道:"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."意思是:光阴一去不复返啊!就如河水这样昼夜不停地奔流吧! 时间如流水,一定要珍惜.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,是因为他懂得:时间就是财富啊! ■道不拾遗:形容社会风气道德良好. 孔子在鲁国当了几任官,他在任之时,鲁国政治有了极大改良:卖东西不讨价还价;掉了东西不必惊慌,老百姓都有自已的人格,不肯拾起收为已有. ■登堂入室:表示已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师专授指点. 孔子的弟子子路,为人刚勇,一日在孔家弹瑟,瑟声中带有杀气,犯了孔子的大忌--仁.孔子自然不喜欢,又不便发作,就不满道:"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,但尚未能进入内室.他为何要在我家弹瑟啊? 无聊!" 孔子的众弟子一听老夫子对子路不满,马上就改变对子路的看法和态度,越来越鄙视他. 两个启示:在别人家里最好安份些; 对于头儿,要懂得投其所好才是啊! ■道听途说: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子曰:道听而涂说,德之弃也(涂同途) 意为:从道路上听来一些没有根据的话,就在道路上不负责任地传播,这种道德作风是要不得的. 有很多类似的玩艺,被人一本正经地转来转去,实际上这些谣言里漏洞百出,只要自己稍微认真想一想、查一查,就能够看出其中的谎言成分,然而很多人却信以为真,乐此不疲。
是我们自己太脆弱太轻信还是网络里情绪的煽动太容易?要警惕啊! ■发愤忘食:形容学习努力,工作勤奋. 楚国某县尹问孔子弟子,请他谈谈对孔子的看法,弟子木讷小心,一言不发,县尹只得怏怏而回.孔子得知后,很不高兴,怨道:你为什么不说:我的老师是个发愤忘食,乐而忘忧的好学者啊!弟子一听马上明白,愧道:"老师,是我糊涂啊,现在我终于明白了.今后若有人再问我,我必遵师嘱答之." 孔子一听舒服,欣然笑道:"好,好,好."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,可孔夫子都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吹一把,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啊! ■鸣鼓而攻:形容声讨犯罪的人. 孔子弟子冉求在朝中干活,准备试行新法,向孔子请教,孔子刚好是站在保守一边,于是气愤无比,把冉求骂个狗血淋头,冉求一再坚持自已的改革,于是孔子对众徒发出追杀令:冉求不是我的门徒,你们一起向他攻击吧!"[[ 论语.先进篇]]"求,非吾徒也,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! 哇靠,人多力量大,自古都是人多胜人少,以强凌弱的风格早已定型. 你的社会关系如何? 你有硬梆梆的后台吗?你的朋友多吗? 如果没有,可得小心行事,洁身自好呀! ■以强凌弱:凭借强力欺负弱小. 跖,一奴隶起义首领,士大夫蔑称起义者为盗.孔子想游说盗跖走入正途,于是斗胆找了他,不料惹来盗跖一阵乱骂,骂得孔子是眼光失神,脸色如土,满怀感羞啊! 来,那些看着孔夫子就烦的人们有机会了,跟着盗跖英雄一起骂: "你这死夫子,你不劳动却吃得香,不纺织却穿得好,整日摇唇鼓舌,惹是生非,迷惑天下君主,虚假做出孝敬父母,友爱兄弟之举,以求得封候,求得富贵,你就天下最大的盗.尧,舜兴起后,设立百臣,商流放国君,周武王杀死商纣,从此社会都是以强凌弱.你所说的那一套,是我所唾弃的,不能保全人的本性,都是奔走钻营,虚伪巧诈的东西. 天下人为啥不叫你盗丘,而叫我盗跖!你这个罪大恶极的人,赶快滚回去,不然,我将用你的肝拿来加菜配酒吃了哈!" ■东家之丘:比喻不认识身边著名人物. 孔子名丘,老家山东,几千年来几乎无人不知.然而他在世时,并没有如此名气.[[孔子家语]]说:孔子的西邻住着一老头,却不是邻居是啥大人物,每次提到孔子都会直呼其小名,说是俺东家之丘如何如何.。
2.哪些成语是源自孔子的语录
3、“礼之用,和为贵。”(《学而》1·12)——礼的功用,以和谐为贵。
以和为贵,常说,就来自这里。
本句出自有子之口。有子,姓有名若,字子有,论语中称有子,这是尊称。这个人很老实,中规中矩,而且长得和孔子很像。孔子死后,几个学生曾想立他为偶像,代孔子接受弟子们的朝拜。
温故知新 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(《为政》2·11)——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,能有新的体会和认识,这样就可以当老师了。
、“是可忍,孰不可忍也!”(《八佾》3·1 )——这样都可以忍受,还有什么不可以忍受的呢
、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。”(《里仁》4·8 )——早晨知道了真理,晚上死去也值了。
、“朽木不可雕也,粪土之墙不可圬也。”(《公冶长》5·10 )——腐朽的木头没法雕刻,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。
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”(《公冶长》5·15 )——聪敏勤勉而好学,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。
、“三思而后行”(《公冶长》5·20)——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。
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”(《雍也》6·18)——只有质朴和文采搭配得当,才是个君子
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”(《述而》7·2)——学习不觉得厌烦,教人不知道疲倦。
鸟之将死,其鸣也哀;人之将死,其言也善。”(《泰伯》8·4)——鸟快死了,它的叫声也是悲哀的;人快死了,他说的话也是善意的。
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”(《泰伯》8·7)——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,因为责任重大,道路遥远。
、“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。”(《泰伯》8·14)——不在那个职位上,就不要考虑那职位上的事。
、“过犹不及。”(《先进》11·16)——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。
、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(《颜渊》12·2)——自己不喜欢的,就不要强加给别人
、“死生有命,富贵在天。”(《颜渊》12·5)——人的生死都是命运安排,富贵与否也全在天意。
四海之内,皆兄弟也。”(《颜渊》12·5)——全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。
、“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。”(《颜渊》12·16)——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,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。
名不正,则言不顺”(《子路》13·3)——名分不正,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
欲速则不达”(《子路》13·17)——不要求快,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。
当仁,不让于师。”(《卫灵公》15·36)——面对着仁德,就是老师,也不同他谦让。
3.关于孔子的成语
关于孔子的成语
1、见贤思齐 [ jiàn xián sī qí ]
释义: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。《论语·里仁》:“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”
出处:《论语·里仁》:“见贤思齐焉;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”
例句:只要我们具有~的精神,就能不断进步。
2、举一反三 [ jǔ yī fǎn sān ]
释义:从一件事物的情况、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、道理。形容善于类推,能由此及彼。
出处: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;则不复也。”
例句:现代汉语的句型是有限的,掌握了句型,我们就能~,造出各种各样的句子来。
3、有教无类 [ yǒu jiào wú lèi ]
释义:对任何人都给以教育,不分高低贵贱。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有教无类。’” 类:类别,种类。
出处: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有教无类。’”
例句:孔子当年认为弟子不分贫富,因~,据说他的高徒颜回家里就很穷。
4、诲人不倦 [ huì rén bù juàn ]
释义:耐心地、不厌倦地教导别人。
出处: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学而不厌;诲人不倦;何有于我哉!”
例句:他一生勤勤恳恳,~,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。
5、色厉内荏 [ sè lì nèi rěn ]
释义:外表强硬严厉,内心怯懦软弱。
出处: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子曰;‘色厉而内荏;譬诸小人;共犹穿窬之盗也与?’”
例句:别看他那副气势汹汹的样子,其实他~,心里害怕极了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每日段子 » 孔子语录中的成语或格言警句